【經濟寒流】祝寶良:經濟下行壓力大 GDP目標建議定6%以上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2/13 16:22

最後更新: 2019/02/13 16:23

分享:

分享:

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表示,中國經濟今年下行壓力仍然很大,出路就是加快改革,尤其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。要深化國資國企、財稅金融、土地、市場准入、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,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,創造公平競爭的製度環境,鼓勵中小企業加快成長。

他建議2019年把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%以上,物價漲幅控制在3%左右,新增就業1,100萬人左右。

貿戰影響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、供應鏈安全

祝寶良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,2016年以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,去年繼續加快結構性去槓桿步伐,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,也出現民營企業困難增加、基建投資回落過快、房地產泡沫加大等問題。

他提到,否定民營經濟的言論也不時出現,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信心和社會預期,加劇了民營企業經營困難。

此外,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較大。他指,中美經貿摩擦涉及雙邊貿易、知識產權保護、補貼、市場准入、國有企業等多個問題。從雙邊貿易看,加徵關稅對中國經濟影響並不大;但從長期看,貿易摩擦、知識產權保護、市場准入、補貼等問題,會影響雙邊貿易、投資、技術轉移、人員交流,進而影響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、供應鏈安全。

「改革開放40年,通過對外貿易、利用外資、科技交流等的技術外溢效應,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每年在0.8個百分點左右,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鏈、價值鏈提升的影響不可低估。」祝寶良稱。

報道指,這些問題相互疊加、相互影響,導致金融風險不斷積累顯現,經濟下行壓力加大。

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 明確產權保護製度

他認為,推進供給側結構型改革是一個中長期任務,今年要在「鞏固、增強、提升、暢通」八個字上下功夫。要鞏固「三去一降一補」成果,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,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,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。

祝寶良並稱,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,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,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,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。他表示,其關鍵是明確產權保護製度,確保私人財產有保障,才能激發小微、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創業動力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